計畫一趟長途旅程,對我來說是興奮的,但戀家的毛病又總讓我沒法太灑脫的提著行李箱跟小蘋果說再見。當然終究是摸摸她的頭,親她幾口,然後關上大門出發。
中美洲對我來說的確陌生,但對「巴拿馬運河」 (Panama Canal) 就不會了,至少在課本裡曾經在我們同學間紅極一時,大夥為之讚嘆不已,如今就要親眼見到這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了,真無法想像。
一八八0年,法國人首先將開闢水道的理念付諸實行,但因為公司不斷發生醜聞事件,運河工程只得半途而廢。到了一九0三年,巴拿馬宣告獨立,並且和美國針對修建運河達成協議,同意美國在一九一四年八月十五日運河修建完工後,全權管理至一九九九年。
到了一九七七年,巴拿馬與美國簽立「托里霍斯-卡特 條約 Torrijos–Carter Treaties」,從ㄧ 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正午開始,巴拿馬正式全權接管巴拿馬運河的經營、管理和維護責任。
巴拿馬運河全長82公里,寬度約304公尺,即便最狹窄的地方也有152公尺。
往來太平洋和大西洋(巴拿馬運河連接太平洋巴拿馬市與大西洋科隆市),航行若必須往北向北極,亦或南向通過南美洲,都拉長了航程與降低效益,巴拿馬運河自然 扮演起重要的往來樞紐。因為兩者間的水位不同(太平洋高一些,當然也包含中間的嘉通湖),我很好奇船隻是怎麼通過的,這天總算大開眼界
我們第一次到訪是從太平洋這頭遠眺,這天陰雨綿綿,但你瞧,一點也不減這孩子的興致。
揮揮手,對面的旅客也會微笑對著你喔!(為什麼我覺得有人全身赤裸啊XD)
究竟這水閘是怎麼運作,讓往返的油輪船隻可以輕鬆通過?為了克服河道中央嘉通湖(Gatun) 與兩側的太平洋、大西洋26公尺左右的落差,整條河道共有三道水閘,每個水閘有2到4個閘門,船隻進入閘門後,就開始注水調高水位,直到和閘門後方的水位相等,再放行船隻通過。
|